
宋代文人的风雅,总藏在寻常景致里。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,没有大悲大喜的跌宕,仅几笔寻常风物,便能勾勒出沁人心脾的诗意。
下面宋代诗人裘万顷的这首《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・其三》便是如此,短短四句诗,如一幅淡墨山水,将六月的清凉、四时的芬芳与夜半的雅趣揉在一起,读来便觉暑气消散,心也跟着沉了下来。
图片
《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·其三》
裘万顷〔宋代〕
古木阴阴六月凉,幽花藉藉四时香。
丝桐清夜作三弄,明月入帘风拂床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参天古木,荫蔽覆盖着阁楼,给六月送来了清凉。幽静的花朵,杂乱地盛开,送来了四时的芳香。
古琴悠扬,清夜漫长,不妨弹奏一曲《梅花三弄》。皎洁的月光,照入帘幕,清风轻轻吹过了床头。
此诗勾勒出一幅静谧优美的夏夜画卷。
图片
首句便把人拽进了盛夏的清幽秘境。六月本该是骄阳似火、暑气蒸腾的时节,可诗人笔下,成片的古树枝繁叶茂,浓密的树荫像一把巨大的绿伞,将烈日隔绝在外,只漏下细碎的光影,洒在地面上晃荡。
这里的 “凉”不是骤雨过后的短暂清爽,而是古木沉淀了岁月后,自带的温润凉意。
宋代文人爱自然,尤爱这份不疾不徐的从容,不追名逐利的喧嚣,只愿在古木荫下,与清风撞个满怀,这是属于东方人的浪漫,也是最朴素的生活智慧。
次句将视线从参天古木下移,落在了阶前石畔的幽花上。
“藉藉” 二字用得极妙,不是盛放时的张扬,而是星星点点、错落生长的自在,像撒在草丛里的碎玉,不惹眼,却自有风骨。
更难得的是 “四时香”,它不是春日桃李的浓艳,不是秋日桂子的馥郁,而是无论春夏秋冬,都能悄然散发的淡淡馨香。
三句表现出一种高雅的艺术情趣,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、悠远的氛围。
清夜无人,诗人焚香抚琴,《梅花三弄》的曲调在室内流淌 —— 时而如寒梅初绽,清冽疏朗;时而如风雪叩窗,苍劲有力;时而如暗香浮动,婉转绵长。
没有丝竹乱耳,没有案牍劳形,只有琴音与夜色相融,每一个音符都落在心上,洗去白日的浮躁。
结句将全诗的意境推向极致。琴声未歇,明月已悄悄爬上山头,透过帘栊,洒下一地清辉,像给房间铺了一层薄霜。这时,晚风也轻轻推开窗,拂过床榻,带来室外古木的清润与幽花的淡香。
琴音、月光、清风,三者交织在一起,没有一句抒情,却处处是情 —— 是对当下时光的珍视,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,是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安宁。
此刻无需多言,只需闭上眼,任月光漫过衣襟,任清风拂过发梢,任琴音萦绕耳畔,便觉世间所有的烦恼都已消散,只剩下这片刻的圆满。
这首诗没有波澜壮阔的叙事,没有深刻复杂的哲理,却用二十八个字,写尽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美学。
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美好从不在远方,而在眼前的古木、阶前的幽花、案上的古琴与窗前的明月里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怎样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